TBK1(TANK-binding kinase 1)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属于蛋白激酶IKK家族,可使核因子kB(NFkB)磷酸化,后者随后在蛋白酶体中被处理并作为p52亚单位释放,与RelB形成二聚体,并介导基因表达。这种激酶在所有组织中广泛表达,主要以其在先天免疫抗病毒反应中的作用而闻名,也参与调节细胞增殖、细胞凋亡、自噬和抗肿瘤免疫。
由于TBK1在维持细胞生存中的重要作用,TBK1蛋白突变或活性失调与许多疾病发生有关,包括肿瘤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狼疮)、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抑制IKK和相关激酶,即IKKε和TBK1,已成为治疗自免炎症性疾病和癌症的一种治疗方案,也是克服癌症免疫疗法抵抗的一种可能方法。例如,在CT26结直肠肿瘤小鼠模型中,抗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TBK1抑制剂联合使用表现出强大的协同作用,显著增强小鼠对ICB疗法的敏感性,改善肿瘤进展并延长生存期。
研究证明:抑制免疫逃逸基因TBK1或者阻断TBK1信号传导链,或是克服癌症免疫疗法耐受的一种新的可行策略
最近,哈佛大学医学院的Russell W. Jenkins团队在针对TBK1研究又有最新进展,文章“Targeting TBK1 to overcome resistance to cancer immunotherapy”发表于Nature上。作者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遗传筛选出的TBK1作为免疫逃逸基因的作用。靶向TBK1通过降低暴露于免疫细胞衍生的效应细胞因子(TNFα/IFNγ)后的细胞毒性阈值,增强了细胞对PD-1阻断治疗的反应。进一步体外实验中,抑制TBK1与PD-1阻断联合疗法在患者来源性器官型肿瘤球状体(PDOTS)和患者来源性器官(PDO)中也表现出了相应的增强疗效。缺乏TBK1的肿瘤细胞以JAK/STAT依赖的方式对TNFα/IFNγ作出响应,激活RIPK和caspase依赖的细胞死亡程序。该研究证明了通过抑制免疫逃逸基因TBK1或者阻断TBK1信号传导链,或许是克服癌症免疫疗法耐受的一种新的可行策略。
原文:http://doi.org/10.1038/s41586-023-05704-6
集萃南宫28ng开发了基于TBK1基因的KO/CKO小鼠模型,以助力TBK1靶向在ICB疗法中的相关应用,以及肿瘤、自免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研究应用。
品系编号 | 品系名称 | 类型 | |
T049583 | Tbk1-KO | Knockout (KO) | Tbk1-KO小鼠模型 |
T009713 | Tbk1-flox | Conditional knockout(cKO) | Tbk1-flox小鼠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