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集萃南宫28ng助力易贸2024IDC新药研发影响力大会,旨在展示企业在实验动物小鼠模型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与技术优势,促进与业界同仁的交流合作。在大会同一时间,集萃南宫28ng成功举办专题会,围绕实验动物模型在生物医药研发中的应用和成功案例,分享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创新成果。今天,就跟随集萃南宫28ng的脚步一起回顾企业三位科学家的专题演讲。
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临床前动物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陈中博士 集萃南宫28ng资深研发科学家
集萃南宫28ng针对降压治疗靶点AGT创制了人源化小鼠模型并开发了一种可靠且灵*活的高血压诱导方法拓展了AGT人源化小鼠的应用场景,同时验证了其对靶向AGT小核酸药物的响应性;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的关键诱因之一,集萃南宫28ng在经典糖尿病小鼠模型BKS-Lepr-/-(db/db小鼠)小鼠中引入Nos3基因敲除诱发高血压,BKS-Lepr-/-Nos3-/-(db-eNos KO)小鼠较BKS-Lepr-/-小鼠肾病进展速度更快且出现与临床糖肾病人相似的肾脏组织病理特征(肾小球硬化、蛋白管型等),更重要的是,降糖药物Semaglutide以及降压药物Lisinopril均能有效改善db-eNos KO小鼠的肾脏功能减退与组织病理改变,是一种可用于糖肾新疗法临床前评估的糖肾小鼠模型。
HLA人源化创新模型与肿瘤疫苗的非临床评价策略
孙红艳博士 集萃南宫28ng药资深应用科学家
报告中展示了肿瘤治疗性疫苗非临床整体评价策略,并表示由于MHC的限制性,建议选择人源化小鼠(如HLA人源化小鼠和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作为相关动物种属,开展在非临床药理药效及安全性评价等试验。同时,集萃南宫28ng基于对动物模型和药物非临床评价的深刻理解,结合药物特性,搭建了药物非临床评价平台。
过敏性自免疾病小鼠模型在非临床研究中的探索与应用
王爽 集萃南宫28ng高级应用科学家
过敏性自免疾病患病人群非常庞大,具有治疗时间长,药物靶向困难等特点,传统药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在研的创新型药物主要有双抗/三抗体以及细胞疗法。生物制剂类药物非临床评价的主要难点为动物种属的选择,集萃南宫28ng提供以下解决方案,针对抗体类药物或细胞治疗类药物的替代分子,可以采用靶点人源化小鼠进行疾病模型构建并用于相关药物药效评价;针对无人源化小鼠模型匹配或细胞疗法直接评价类药物,可采用NCG或NCG二代免疫重建体系诱导自免模型,讲者针对两类非临床评价体系也分别进行了案例介绍。
专题会结束以来,集萃南宫28ng深入了解了行业最*新动态和市场需求,并积极寻求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会,在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中贡献力量。未来,企业也将继续打磨模型定制、定制繁育、功能药效分析等一站式服务,满足客户在基因功能认知、疾病机理解析、药物靶点发现、药效筛选验证等基础研究和新药开发领域的实验动物小鼠模型相关需求。